密續部總建立廣釋導讀

密續部總建立廣釋導讀

導讀者:談錫永

出版社:全佛

試讀章節:密續部總建立廣釋導讀─別序

返回目錄

目 錄
卷首語 1
《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總序 2
別序 5
第一篇:導讀 7
一、釋題 8
二、歷史 9
三、格魯派的創立 11
四、關於「如來藏」 13
五、密法系統的新建立 15
六、本論結構 17
七、論主小傳 18
八、後記 19
參考資料 20
第二篇:釋正文 21
敬禮 22
甲一 大師世尊成佛之建立 23
乙一 聲聞部說 23
乙二   大乘說 24
丙一 波羅蜜多乘說 24
丙二 密咒乘說 25
丁一 瑜伽密乘說 25
戊一 釋迦親及佛密說 25
戊二 慶喜藏說 26
戊三    五種現證菩提 26
己一 第一現證菩提 26
己二 第二現證菩提 27
己三    第三現證菩提 27
己四    第四現證菩提 28
己五    第五現證菩提 28
丁二 無上密乘說 29
甲二 轉法輪相 31
乙一 轉波羅蜜多乘法輪相 31
丙一 正轉法輪 31
丁一 初轉法輪 31
丁二    次轉法輪 32
丁三    末轉法輪 33
丙二 沒後結集 34
丁一 如來經教 34
丁二    第一結集 36
丁三    第二結集 37
丁四    第三結集與部派分裂 39
丁五    大乘結集 40
丙三 造論解釋 40
丁一 四外明 41
戊一 因明 41
戊二    聲明 41
戊三 醫方明 43
戊四    工巧明 43
丁二 內明 43
戊一 解釋初轉四諦法輪之論 44
己一 正釋見分之論 44
己二 正明行分之論 45
戊二 解釋第二轉無相法輪之論 46
己一 正釋見分之論 46
己二    正釋行分之論 48
己三    等釋見行二分之論 48
戊三 解釋第三轉善辨法輪之論 49
乙二 轉密咒乘法輪相 50
丙一 事續建立 50
丁一 事續差別建立 50
戊一 事續各部──出世部 51
己一 如來部 51
己二    蓮花部 57
己三    金剛部 59
戊二     世間部 60
己一 珍財部 60
己二    藥叉部 61
己三 餘世間部 61
戊三 總事續 61
丁二 事續灌頂及受戒建立 62
丁三    得灌頂受戒後修道建立 66
戊一 有念誦靜慮 67
己一 四支念誦加行 67
己二    四支念誦正行 67
庚一 修自生起而作承事 67
庚二    修前生起六支 72
庚三    四支念誦總說 77
己三    四支念誦後行 79
戊二 不待念誦靜慮 80
戊三    善承事已修悉地法 81
丙二 行續建立 82
丁一 密續之區別 82
丁二 學道之次第 83
戊一 受戒後初修承事 83
己一 有相瑜伽 83
己二 無相瑜伽 84
戊二 善承事已修悉地法 84
丙三 瑜伽續建立 85
丁一 轉瑜伽續法輪相 85
丁二 學道之次第 88
戊一 四印訓釋 88
戊二    差別 88
戊三    次第 89
戊四    印定修習及其利益 91
戊五    印定之法 91
丙四 無上瑜伽續建立 94
丁一    二續分立 95
丁二 分立之義 95
戊一 破遣他宗 95
己一 由結集分立 95
己二 由所詮義分立 96
己三    由請法者分立 97
戊二 安立自宗 98
丁三    修所詮義 100
戊一 能成熟之灌頂道 100
己一 灌頂所依壇城之相 100
己二 行灌頂阿闍梨之相 101
己三    師於壇城為弟子灌頂之法 102
庚一 修彩土壇城法 102
辛一 繪壇城法 102
壬一 擇地儀軌 103
壬二 預備儀軌 104
壬三    繪壇城儀軌 106
辛二 修壇城法 107
壬一 自生對生相異 107
壬二    自生對生無異 107
庚二 修布繪壇城法 109
庚三    修身壇城法 110
庚四 修灌頂法 111
辛一 給弟子灌頂法 111
壬一 入壇城 111
壬二 入後灌頂 112
癸一 瓶灌頂 112
癸二 秘密灌頂 114
癸三 智慧灌頂 114
癸四 名詞灌頂 115
辛二 給諸尊灌頂 116
戊二 道次第及灌頂之關係 116
戊三    守護三昧耶及律儀 117
戊四    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 117
導讀者簡介 120
編輯委員簡介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