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導讀 (上、下冊)導讀者:釋素聞出版社:全佛試讀章節:法華經導讀─別序 |
目錄 |
|
《法華經》導讀【上冊】 |
|
卷首語 | 1 |
《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總序 | 2 |
別序 – 談錫永 | 5 |
第一篇:導讀 | 7 |
一 前言 | 8 |
二 佛經的起源與流布 | 10 |
三 《法華》的說時 | 11 |
四 《法華》的集成 | 12 |
五 《法華》的傳本 | 14 |
六 漢譯三本比較 | 15 |
七 《法華》的思想宗要 | 18 |
(一)開權顯實 | 18 |
(二)開迹顯本 | 20 |
八 中國《法華》的諸家註釋 | 21 |
九 《法華》於諸家判教的地位 | 23 |
十 《法華》的分科 | 25 |
十一 全經大意 | 29 |
第二篇:釋正文 | 33 |
甲一 序分(〈序品〉第一) | 34 |
乙一 序成就 | 34 |
乙二 眾成就 | 34 |
乙三 時成就 | 36 |
乙四 說法隨順威儀成就 | 36 |
乙五 依止說因成就 | 36 |
乙六 大眾現前欲聞成就 | 37 |
丙一 彌勒示疑 | 37 |
丙二 大眾生惑 | 37 |
丙三 彌勒申問 | 37 |
丁一 長行 | 37 |
丁二 重頌 | 37 |
乙七 文殊師利答成就 | 40 |
丙一 長行陳答 | 40 |
丙二 重頌 | 42 |
甲二 正宗分(〈方便品〉第二) | 44 |
乙一 顯一乘境 | 44 |
丙一 正明權實三根得記 | 44 |
丁一 初周說法 | 44 |
戊一 世尊曉喩 | 44 |
己一 二深先唱警察羣心 | 44 |
己二 四眾驚疑鶖子請法 | 46 |
庚一 初請 | 46 |
庚二 二請 | 47 |
庚三 三請 | 47 |
己三 開實啟權 | 48 |
庚一 明記 | 48 |
庚二 破疑 | 49 |
戊二 鶖子領解(〈譬喩品〉第三) | 56 |
戊三 如來授記 | 57 |
丁二 二周說法 | 59 |
戊一 如來喩化 | 59 |
己一 鶖子請問 | 59 |
己二 釋尊喩答 | 59 |
庚一 正說法喩 | 60 |
辛一 喩說 | 60 |
壬一 喩昔權說 | 60 |
癸一 三界佛有喩 | 60 |
癸二 五趣危亡喩 | 60 |
癸三 權設方便喩 | 60 |
癸四 依言免難喩 | 61 |
壬二 喩今實說 | 61 |
癸一 授實 | 61 |
癸二 釋疑 | 62 |
辛二 合法 | 62 |
壬一 合昔權 | 62 |
癸一 合三界佛有 | 62 |
癸二 合五趣危亡 | 62 |
癸三 合權設方便 | 62 |
癸四 合依言免難 | 63 |
壬二 合今實 | 64 |
癸一 合說實 | 64 |
癸二 合釋疑 | 64 |
辛三 結答 | 64 |
辛四 重頌 | 64 |
庚二 勸信佛意 | 67 |
戊二 中根領悟(〈信解品〉第四) | 71 |
己一 四人敍喜 | 71 |
己二 四人領悟 | 71 |
庚一 法領 | 71 |
辛一 彰昔不求大乘 | 71 |
辛二 顯今獲得妙法 | 71 |
庚二 喩領 | 72 |
辛一 喩昔不求大乘 | 72 |
壬一 最初發心喩 | 72 |
壬二 退流生死喩 | 72 |
壬三 中還見佛喩 | 72 |
壬四 不肯修大喩 | 72 |
壬五 化以二乘喩 | 73 |
壬六 示大不求喩 | 74 |
辛二 喩今獲得妙法 | 74 |
庚三 合領 | 74 |
辛一 合昔不求大乘 | 74 |
辛二 合今獲得妙法 | 75 |
庚四 重頌 | 75 |
己三 四人陳恩 | 78 |
戊三 如來述成(〈藥草喩品〉第五) | 79 |
己一 讚印 | 79 |
己二 陳述 | 79 |
庚一 法述 | 79 |
庚二 喩述 | 79 |
辛一 說教普滋喩 | 79 |
辛二 稟潤各異喩 | 80 |
辛三 不自覺知喩 | 80 |
庚三 合述 | 80 |
辛一 合說教普滋 | 80 |
辛二 合稟潤各異 | 80 |
辛三 合不自覺知 | 81 |
庚四 重頌 | 81 |
已三 結實 | 83 |
戊四 佛為授記(〈授記品〉第六) | 84 |
己一 授大迦葉記 | 84 |
己二 授須菩提記 | 85 |
己三 授迦旃延記 | 86 |
己四 授目犍連記 | 86 |
丁三 三周說法(〈化城喩品〉第七) | 88 |
戊一 說法 | 88 |
己一 說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 88 |
庚一 說往因明大通佛事 | 88 |
辛一 佛壽成道 | 89 |
辛二 轉正法輪 | 89 |
辛三 子繼傳燈 | 93 |
辛四 會成今佛 | 94 |
庚二 結夙緣示諸弟子事 | 94 |
己二 顯今果令知捨權取實 | 95 |
庚一 法說 | 95 |
庚二 喩說 | 95 |
庚三 合說 | 96 |
己三 重頌 | 96 |
《法華經》導讀【下冊】 |
|
戊二 領記(〈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 99 |
己一 滿慈領解得記 | 99 |
庚一 滿慈領解 | 99 |
庚二 如來授記 | 99 |
庚三 重頌 | 100 |
己二 五百悕領得記 | 101 |
庚一 正記 | 101 |
庚二 悔領 | 102 |
己三 學無學人悕領得記(〈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 104 |
庚一 眾自悕望 | 104 |
庚二 佛為記莂 | 104 |
辛一 授阿難記 | 104 |
辛二 授羅睺羅記 | 105 |
辛三 授二千人記 | 106 |
丙二 歎人美法勸募持行(〈法師品〉第十) | 107 |
丁一 人法可師 | 107 |
戊一 明人法師 | 107 |
己一 對佛現前法師 | 107 |
己二 不對佛前法師 | 107 |
庚一 聞已隨喜法師 | 107 |
庚二 正行六種法師 | 107 |
己三 重頌 | 108 |
戊二 明法法師 | 109 |
己一 法難信解勿妄宣傳 | 109 |
己二 法身舍利應可供養 | 109 |
己三 末世為眾說法儀則 | 110 |
己四 重頌 | 111 |
丁二 古今同證(〈見寶塔品〉第十一) | 112 |
戊一 塔涌聞法證經勝妙 | 112 |
己一 塔涌印證經之可信 | 112 |
己二 塔開聽證經之可重 | 112 |
庚一 辨因由 | 112 |
庚二 明開塔 | 113 |
辛一 請見佛 | 113 |
辛二 集分身 | 113 |
辛三 正開塔 | 115 |
庚三 明見讚 | 115 |
戊二 募眾說經方陳咐囑 | 115 |
戊三 重頌 | 115 |
丁三 順逆為友(〈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 118 |
戊一 明天授與佛違緣善友之德 | 118 |
己一 釋尊往昔求法 | 118 |
己二 天授當來成佛 | 119 |
己三 結聞經獲益 | 119 |
戊二 明文殊與眾順緣善友之力 | 119 |
己一 智積請歸釋尊留止文殊涌見 | 119 |
己二 文殊智積共為論議 | 120 |
庚一 論化眾多少 | 120 |
庚二 論成佛遲速 | 120 |
丙三 稟命捨權持行實法(〈勸持品〉第十三) | 122 |
丁一 二萬菩薩請此方持 | 122 |
丁二 四類聲聞請他方持 | 122 |
丁三 八十萬億諸菩薩持 | 123 |
乙二 明一乘行(〈安樂行品〉第十四) | 125 |
丙一 所行之行 | 125 |
丁一 明因安樂行行 | 125 |
戊一 正身行 | 125 |
己一 明行處 | 125 |
己二 明親近處 | 125 |
戊二 正語行 | 128 |
戊三 意離諸惡自利行 | 129 |
己一 修安樂行 | 129 |
庚一 離惡 | 129 |
庚二 修善 | 129 |
己二 得安樂果 | 129 |
戊四 心修諸善利他行 | 130 |
己一 修安樂行 | 130 |
庚一 教慈悲 | 130 |
庚二 教作念 | 130 |
己二 得安樂果 | 130 |
己三 歎經勝妙 | 130 |
庚一 明佛昔施權 | 130 |
庚二 明佛今顯實 | 131 |
丁二 明果安樂行相 | 132 |
戊一 寤時果 | 132 |
戊二 夢時果 | 132 |
戊三 結前果 | 133 |
丙二 能行之人(〈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 134 |
丁一 他土請持 | 134 |
丁二 如來不許 | 134 |
丁三 此方涌出 | 134 |
戊一 從地涌出 | 134 |
戊二 昇空讚禮 | 135 |
戊三 神力促時 | 135 |
戊四 眾人共見 | 135 |
戊五 導師省問 | 135 |
戊六 世尊答慰 | 135 |
戊七 諸人隨喜 | 136 |
戊八 如來讚許 | 136 |
丁四 菩薩疑生 | 136 |
戊一 疑問啟請 | 136 |
戊二 分身諸佛答慰群疑 | 137 |
戊三 如來讚許 | 137 |
戊四 正答所疑 | 137 |
戊五 眾生疑念 | 138 |
戊六 陳疑請說 | 138 |
乙三 明一乘果(〈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 140 |
丙一 明已滿果 | 140 |
丁一 明果德殊勝 | 140 |
戊一 釋迦三勅 | 140 |
戊二 彌勒四請 | 140 |
戊三 如來正告 | 140 |
己一 正說壽量 | 140 |
庚一 明菩提無上 | 140 |
辛一 明三乘所共見之應身 | 140 |
辛二 明三乘所不知之真身 | 141 |
壬一 標成道已來甚久 | 141 |
壬二 顯成道已來時節 | 141 |
癸一 顯說報佛久成為物說近 | 141 |
癸二 密說法身久證應物權現 | 142 |
庚二 明湼槃無上 | 142 |
辛一 法說 | 142 |
壬一 明報身壽命常住 | 142 |
壬二 明化身現有起滅 | 142 |
辛二 喻說 | 143 |
壬一 喻說常滅 | 143 |
壬二 辨非虛妄 | 144 |
己二 重頌 | 144 |
丁二 辨時眾獲益(〈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 146 |
戊一 時會獲益現前階降 | 146 |
己一 證得益 | 146 |
己二 供養益 | 146 |
己三 領受益 | 147 |
戊二 校量勝劣後時利益 | 148 |
己一 隨喜信解益 | 148 |
己二 解持讀誦益 | 149 |
丙二 明未滿果(〈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 151 |
丁一 傍隨喜福果 | 151 |
戊一 校量為問 | 151 |
戊二 正成校量 | 152 |
己一 成傍隨喜功德 | 152 |
己二 成正隨喜功德 | 152 |
戊三 重頌 | 152 |
丁二 正依行福果(〈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 154 |
戊一 明法師功德 | 154 |
己一 告修行法師差別 | 154 |
己二 顯所得功德多少 | 154 |
己三 顯六根殊勝果用 | 154 |
庚一 眼根果用 | 154 |
庚二 耳根果用 | 155 |
庚三 鼻根果用 | 156 |
庚四 舌根果用 | 157 |
庚五 身根果用 | 158 |
庚六 意根果用 | 158 |
戊二 舉法師事證(〈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 160 |
己一 示前違順所生罪福 | 160 |
己二 顯持經人違順人相 | 160 |
庚一 標往古時節佛世 | 160 |
庚二 顯能行違順人相 | 160 |
己三 會今古示違順人相 | 162 |
己四 結勸眾人除違行順 | 162 |
己五 重頌 | 162 |
甲三 流通分(〈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 164 |
乙一 咐囑流通 | 164 |
丙一 現神力以起信行 | 164 |
丁一 涌出請 | 164 |
丁二 如來現 | 164 |
戊一 示現如來神力 | 164 |
戊二 咐囑修行供養 | 165 |
丁三 重頌 | 165 |
丙二 正囑累以令流通(〈囑累品〉第二十二) | 167 |
丁一 如來咐囑 | 167 |
丁二 菩薩敬受 | 167 |
丁三 令塔等還 | 167 |
丁四 眾皆歡喜 | 168 |
乙二 稟命流通(〈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 169 |
丙一 自行苦行力以流通 | 169 |
丁一 宿王華問 | 169 |
丁二 世尊委答 | 169 |
戊一 敘古佛 | 169 |
戊二 敘修行 | 169 |
己一 精進得定 | 169 |
己二 供養佛法 | 170 |
己三 供養舍利 | 170 |
戊三 會今古 | 171 |
丁三 稱經妙德 | 171 |
丁四 歎勝咐囑 | 172 |
丁五 時眾獲益 | 173 |
丙二 密行教化力以流通(〈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 174 |
丁一 神光往召 | 174 |
丁二 妙音來至 | 174 |
丁三 事訖還國 | 176 |
丁四 時眾得道 | 177 |
丙三 救濟苦難力以流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178 |
丁一 救未發心除苦得樂 | 178 |
戊一 問答名因 | 178 |
己一 問觀世音之名因 | 178 |
己二 答觀世音之字義 | 178 |
庚一 觀聲救濟 | 178 |
庚二 觀心救濟 | 179 |
庚三 觀色救濟 | 179 |
戊二 問答化行 | 179 |
戊三 重頌問答 | 180 |
戊四 持地讚歎 | 182 |
戊五 時眾獲益 | 182 |
丁二 救已發心破惡衛善(〈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 183 |
戊一 明持經之福 | 183 |
戊二 明神咒之力 | 183 |
己一 二聖說咒 | 183 |
己二 二天說咒 | 184 |
己三 十神說咒 | 184 |
戊三 明時眾之益 | 185 |
丙四 功德殊勝力以流通(〈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186 |
丁一 敘本緣 | 186 |
戊一 敘時人 | 186 |
戊二 明由緒 | 186 |
己一 讚二子德 | 186 |
己二 善友引化 | 186 |
己三 出家獲益 | 188 |
丁二 會今古 | 189 |
丁三 勸歸禮 | 189 |
丁四 結勝益 | 189 |
丙五 護持勸發力以流通(〈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190 |
丁一 普賢來軌 | 190 |
丁二 啟白聞經 | 190 |
丁三 佛告四法 | 190 |
丁四 普賢勸發 | 191 |
戊一 明現益相 | 191 |
戊二 明後益相 | 192 |
戊三 結勸發心 | 192 |
丁五 釋迦讚勸 | 192 |
丁六 時眾獲益 | 193 |
附錄 | 194 |
各陀羅尼的梵文對音 | 195 |
導讀者簡介 | 197 |
編輯委員簡介 | 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