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導讀導讀者:黃家樹出版社:全佛試讀章節:雜阿含經導讀─別序 |
目 錄 | |
卷首語 | 1 |
《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總序 | 2 |
別序 – 談錫永 | 5 |
自序 | 8 |
第一篇:導讀 | |
第一章 佛法的根本《阿含經》的來由及其在佛典的地位 | |
〈第一節〉佛陀創教的本懷 | 12 |
〈第二節〉《阿含經》的編集及其在佛典中的地位 | 13 |
〈第三節〉四部《阿含》所顯示的佛陀四種教法 | 17 |
〈第四節〉《阿含經》的翻譯與傳弘 | |
一、漢土的翻譯 | 19 |
二、巴利文的譯本 | 20 |
三、在中土傳弘不盛 | 21 |
四、在近代受到中外學者的重視 | 25 |
第二章 思想的革命《阿含經》的劃時代意義 | |
〈第一節〉從緣起的觀點認識佛陀的本懷 | 30 |
〈第二節〉早期雅利安人的多神信仰 | 31 |
〈第三節〉從多神教進展至一元論 | |
一、《四吠陀經》的產生 | 32 |
二、從多神教至一神信仰 | 33 |
三、從一神信仰至原人論 | 34 |
四、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 | 35 |
五、《奧義書》的本體論及其偏蔽 | 36 |
〈第四節〉各種沙門團的興起及其思想 | |
一、沙門團興起的原因 | 39 |
二、六師外道的思想及其偏蔽 | 40 |
三、六十二見論及其偏蔽 | 42 |
〈第五節〉佛陀設教的劃時代意義 | |
一、針對時弊,補救各種思想的偏差 | 43 |
二、破除迷信,倡行中道生活 | 45 |
三、對應人生,遠離形而上的思辨 | 47 |
四、有教無類,打破種姓階級觀念 | 47 |
第三章 事義的相應《雜阿含經》的體裁與組織 | |
〈第一節〉原貌的恢復 | 49 |
〈第二節〉經名「雜」與「相應」的意義 | 51 |
〈第三節〉三相四分九事 | 55 |
〈第四節〉三大部分──契經、應頌、記說 | |
一、第一部份──契經 | 56 |
二、第二部份──應頌 | 58 |
三、第三部份──記說 | 59 |
〈第五節〉全經組織大要 | 61 |
第四章 解脫的道路《雜阿含經》所開顯的佛教精神與法要 | |
〈第一節〉以緣起論為根本 | 67 |
〈第二節〉生命存在的要素 | |
一、五蘊的和合及長養 | 69 |
二、根境因緣生識 | 69 |
三、意根與意識的分別 | 71 |
四、十八界在人的經驗範圍內 | 72 |
五、佛陀說蘊處界的用心 | 73 |
〈第三節〉生命的升沈染淨 | |
一、惑業苦與十二緣起 | 74 |
二、分位緣起說 | 76 |
三、十二緣起的流轉與還滅 | 78 |
四、四聖諦的先後次第 | 79 |
五、四諦通於十二緣起 | 80 |
〈第四節〉切實可行的解脫道 | |
一、道品的類別 | 81 |
二、念念在茲的四念處 | 82 |
三、攝心精進的四正斷 | 83 |
四、所願皆得的四如意足 | 84 |
五、淺深有別的五根五力 | 85 |
六、引發菩提的七覺支 | 87 |
七、戒定慧具足的八正道 | 88 |
八、十法為本•一即是多 | 90 |
第五章 譯者傳略 | 92 |
第二篇:經文選釋 | |
一、五陰誦第一 | 93 |
二、六入處誦第二 | 108 |
三、雜因誦第三 | 121 |
四、道品誦第四 | 132 |
五、八眾誦第五 | 142 |
六、弟子所說誦第六 | 153 |
七、如來所說誦第七 | 164 |
導讀者簡介 | 174 |
編輯委員簡介 | 175 |